都说 "学而优则仕",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里,当官这事儿就跟刻在 DNA 里似的。《水浒传》里那 108 将看着个个是江湖好汉,可骨子里谁不想混个一官半职?别说宋江想招安,就算是武松、李逵这些看着最 "反骨" 的免费股票配资,心里头也揣着个当官梦。
武松的 "体制内求职记":从都头到打手的逆袭失败1. 景阳冈打虎:铁饭碗的敲门砖
武松在景阳冈打死老虎后,知县直接给了个 "都头" 的职位。这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刑警队长,妥妥的铁饭碗。你猜武松怎么着?他干得那叫一个卖力!知县要送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去东京打点关系,武松明知这钱不干净,还是拍着胸脯说:"领导放心,保证完成任务!" 这时候的武松,早就把 "正直" 扔一边了,一门心思想抱知县大腿。要不是哥哥武大郎被害死,他说不定就成了知县手下最得力的 "捞钱小能手"。
展开剩余73%2. 醉打蒋门神:给官二代当 "金牌打手"
在孟州牢城,武松本来硬气地不肯贿赂官吏,可当小管营施恩免了他的杀威棒,他立马就 "真香" 了。施恩让他去打跑蒋门神夺回快活林,武松二话不说就去了。但这快活林是什么地方?满是赌坊、钱庄,根本就是施恩洗钱捞钱的地盘。武松说白了就是给官二代当打手,跟现在那些给老板干脏活的 "马仔" 没啥区别。后来张都监一拉拢,他转头就给人家当保镖,还专门买箱子装赏赐的金银,结果被陷害成贼,一怒之下血溅鸳鸯楼。
3. 落草为寇还惦记招安:比宋江更想混体制
按说被官场坑成这样,武松该看透了吧?并没有!他逃到二龙山落草,半路遇见宋江,张口就说:"以后要是能被招安,我再回来找哥哥。" 这可是全书第一个提出招安的梁山好汉!那时候宋江还差点死在江州,对当官心灰意冷,武松却一门心思等着 "体制内转正"。
为啥武松突然反对招安?其实是想自己当老板梁山泊排座次后,宋江正式提招安,武松第一个跳出来反对。这可不是他突然醒悟,而是因为他跟着鲁智深、杨志等人,知道了更多官场黑幕,觉得给北宋朝廷打工没前途。但他不想招安,不代表不想当官 —— 他想学刘邦、朱元璋,造反当开国功臣!可惜宋江势力太大,他拗不过,只能退而求其次,跟着去打仗立功。
你看他打仗多拼命:破辽国时砍死耶律得重,征方腊时杀了方貌和贝应夔,直到被包道乙砍断胳膊。为啥这么拼?还不是想靠战功混个大官当当,以后没人敢欺负自己。
出家是无奈:残疾了没脸回官场打完方腊后,武松说要在六和寺出家,真的是看破红尘吗?根本不是!原书写得清楚,他是因为断了胳膊,觉得自己成了废人,没脸回朝廷当官了。你想啊,一个曾经打虎的英雄,现在成了残疾人,怎么在官场混?他那么好强的人,受不了这落差,只能躲进寺庙里。就算朝廷封他 "清忠祖师",赐了十万贯钱,他心里还是惦记着那个没当成的官。
从古至今的 "体制内情结":英雄也逃不过武松的经历其实就是古代读书人的缩影:谁都想通过当官实现阶层跨越。就算被逼上梁山,心里想的还是 "曲线救国"—— 要么被招安,要么自己造反当皇帝。这种对体制的执念,连打虎英雄都逃不过。
现在好多人不也一样吗?嘴上说着 "不想上班",心里还是觉得 "铁饭碗" 最香。不过咱们得明白:当官也好免费股票配资,打工也罢,最重要的是活得有尊严,别为了 "体制内" 的名头就放弃底线。武松要是当初不跟着知县送黑钱,不替施恩当打手,说不定真能活出另一种人生呢!
发布于:山西省扬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