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免费股票配资,一份奇瑞内部转型的文件流出了。根据最新的规划,奇瑞品牌正式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,下设瑞虎、星途、风云、QQ四大事业部,目的是强化品牌战略聚焦和资源整合。
这也意味着,继2024年复活风云之后,奇瑞将复活另一个经典IP QQ。
以QQ的调性和定位,这必然是一个入门代步的纯电品牌。原iCAR旗下的QQ 冰淇淋、小蚂蚁这些车型,也会划归QQ事业部,形成全新的“微型电动车产品簇”。
当然也令人忍不住猜测,是不是瑞麒、威麟、东方之子这些也都要回来了,或者把观致拉回来“叙叙旧”。
相比两年前高调宣布新能源领域要“不客气” ,如今的奇瑞多少有点掐不住重点的既视感。
展开剩余85%奇瑞到底想做什么?它的下一步会驶向何方?功夫汽车就此做了一番探究。
(1)不客气两年,收成却“很泄气”?
2023年的奇瑞科技DAY,奇瑞老总尹同跃曾放出豪言,“2024年新能源会不再客气”。在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,尹同跃再度放言,“奇瑞智能化也要不客气了!必须进入行业头部!”
这两次放言都引起了非常大的舆论风波,但从结果来看,“不客气”的收成却“很泄气”。
先看数据,2025年1—6月,奇瑞销售了新能源车359,380辆,稳居行业前五。相比2023年时候的宣言,确实进步了一大截。但细究一下就会发现,奇瑞的这个地位相当的虚。
30多万的销量,涵盖了5大品牌,其中智界品牌可以看作“托管”给了华为;iCAR品牌走的是入门小车路线,定位是走量品牌,却并没能走起量;捷途山海几款方盒子混动SUV,基本是高开低走;定位高端的星途也一直不火。
结果弄来弄去,真正能够走起量的,反倒是QQ冰淇淋和风云T9。
对比之下,吉利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是72.5万辆,其中光银河品牌的销量就有54.8万辆,已经将奇瑞甩开一大截。
关键还是销量构成。在奇瑞宣布不客气之后的两年,吉利已经产出了星愿、星耀8、星舰7 EM-i、银河E5、银河L6等多个爆款,其中星愿更是一跃成为全品类销量冠军。再加上原有的极氪001、极氪007、极氪7 X以及领克900,吉利牢牢坐稳了中高端,接近转型完成。
相较之下,奇瑞的转型更像是单纯求量。没有聚焦走量的品牌,没有爆款,也没有任何一片细分市场成为自留地。
最典型的就是iCAR,本来已经小有起色,钛3一出,销量立马应声而跌,山海T2也是经历了前期的火爆后,并没有延续强势。
至于智能化的“不客气”,放言之后的唯一新闻,就是谷俊丽和她的团队被扫地出门。
这说明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的护城河非常浅,并没有多少抵御风险的能力。与其维持这么多品牌不温不火,不如重启QQ,加强风云,至少有机会在入门级市场多分一杯羹。
(2)被直道超车,奇瑞出海有没有盛世危机?
从数据来看,当前的奇瑞正处于最佳时期。上半年销量126万辆,创下了历史新高。由于不是上市公司,很多数据更新并不及时。但也能看到,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的净利润是112.22亿-113.12亿元(销量154万辆),单车利润为7345元。
在当前普遍亏损的大市场环境下,奇瑞这个成绩还是相当喜人的。
但奇瑞的隐忧也很明显,那就是高度依赖出口市场。今年上半年,奇瑞的出口量是55万辆,位居自主品牌第一位。这个数据对比净利润,就多少有些耐人寻味了。
因为国外市场的利润是远高于国内的,奇瑞既然能卖出这么多车,单车利润理应更高才对。而如今只有7500元不到,足以说明奇瑞的国内利润只会更低。
作为比较,比亚迪的单车利润是8400-8500元(2024年数据),吉利的单车利润是8059元(2025年一季度数据),明显更具竞争力。
奇瑞能一直守着海外市场这个“金矿”还好,一旦这块市场开始松动,后续就不好说了。而从现在的情况看,奇瑞确实未必能守住。
作为国内“出口王”,奇瑞最大的优势就是出海够早。2001年,首款车型“风云”上市后不久,奇瑞便开始探索海外市场,向叙利亚出口了首批10辆轿车,迈出国际化第一步。
2003年进入伊朗市场,2010年在巴西、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建厂,2017年进入欧洲市场,奇瑞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及时。
但现实情况是,比亚迪6月份的出口销量已经达到89699辆,上半年的出口销量已经达到47.2万辆,与奇瑞的差距已经近在咫尺。
面对这些来势汹汹的对手,奇瑞确实该慌了。
(3)IPO什么时候有下文?
今年2月28日,奇瑞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,记不清这是奇瑞第一次发起上市冲击了。要知道,宁德时代、曹操出行等在4月“递表”的企业,在7月前后已经实现了赴港上市。奇瑞的上市计划似乎一直被卡在了某个环节。
早在2004年,奇瑞就首次提出了上市计划,最终因为尚未实现稳定盈利而放弃;2009年,奇瑞考虑借壳“中航黑豹”(后更名为“中航沈飞”)上市,最后因军工资产重组而放弃;2019年奇瑞混改,也传出过即将上市的消息,最终依然搁浅。
最近几年,随着奇瑞不断做大做强,IPO的消息更是没断过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,无非就是估值偏低,没能达到奇瑞的预期。最早是盈利窗口,早期自主品牌都不怎么赚钱,能拿到的市值自然不高。
如今则是转型窗口,新能源转型越快的车企,拿到的估值就越高。小米造车这几年,市值从2000多亿人民币涨到了超过1.3万亿人民币。
奇瑞面临的问题就是,这盘炒了20多年的冷饭若继续拖延,很可能会错过新能源估值红利,届时就是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了。
因此,虽然重新捡起QQ这个IP,后续风云事业部主攻混动、QQ 事业部聚焦纯电下沉市场这样的动作并不那么炫酷。但至少实现了资源配置优化,避免内耗,这也是当前奇瑞的最优解。
要不然光嘴上说不客气,五六个品牌加起来一个月四五万台,这样的表现是很难得到投资人青睐的。放狠话容易,真正实现转型奇瑞还在路上。
(4)功夫拍案
虽然汽车市场经常吵得沸沸扬扬,但有一点始终不变,那就是只有真正赚到钱的企业才能不断发展,有更大的生活空间。
奇瑞的IPO路之所以如此坎坷,无非就是嫌估值不够,匹配不上自己国内头部的地位,觉得这么多年白等了不甘心。
但从另外的角度,上市并不是奋斗的终结,而是开始。比亚迪2002年港股上市,当时才刚刚靠卖电池淘到第一桶金,吉利2005 年上市,造车也才起步没多久。但从后续的发展看,在所谓的估值“低谷期”上市并没有什么不好的,依然获得了更多资金,能够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。
对于奇瑞而言,如果不想像华为那样完全内循环,就好好厘清产品线,早日上市开启新的阶段。
别让这把达克摩斯之剑一直悬着,整个体系内的人一直处于“一鼓作气”的状态,可千万别“再而衰、三而竭”。
这次分拆整合是一个好的开始免费股票配资,但感觉还是“旧酒装新瓶”。
发布于:广东省扬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